"自古逢秋悲寂寥,我言秋日胜春朝。" —— 刘禹锡的秋词,道出了秋日的独特魅力。当第一片梧桐叶飘落,当桂子香气弥漫街巷,当月光洒满庭院,正是品茗赏秋的绝佳时节。十首秋茶诗,十种秋日情怀,让我们在茶香氤氲中,感受这个季节独有的诗意与禅意。
图片
一、白居易《晚秋闲居》·秋日独酌的禅意
原文
地僻门深少送迎,披衣闲坐养幽情。 秋庭不扫携藤杖,闲踏梧桐黄叶行。
译文
地处偏僻门户深幽少迎送,披衣闲坐滋养幽静心情。 秋日庭院不扫携藤杖,闲踏梧桐黄叶漫步。
见解
白乐天此诗描绘了秋日茶人的理想生活。"地僻门深"创造了品茶所需的静谧空间,"披衣闲坐"展现全然放松的状态。最妙在"闲踏梧桐黄叶行"——不扫落叶反而踏叶而行,体现了一种顺应自然的生活美学。这首诗奠定了秋茶诗的基调:不在品饮技巧,而在心境修养。
二、杜牧《秋晚怀茅山石涵村舍》·秋茶忆故人
原文
十亩山田近石涵,村居风俗旧曾谙。 帘前白艾惊春燕,篱上青桑待晚蚕。 云暖采茶来岭北,月明沽酒过溪南。 陵阳秋尽多归思,红树萧萧覆碧潭。
译文
十亩山田近石涵,村居风俗旧曾熟悉。 帘前白艾惊春燕,篱上青桑待晚蚕。 云暖时岭北采茶,月明时溪南沽酒。 陵阳秋尽多归思,红树萧萧覆盖碧潭。
见解
杜牧此诗以秋茶为引,抒发思乡之情。"云暖采茶来岭北"点明秋季采茶的时节特征——云雾天气适宜茶叶内涵物质积累。后句"月明沽酒过溪南"形成工整对仗,茶酒相映成趣。结尾"红树萧萧"的秋景与"碧潭"的永恒形成对照,暗示人在时光流逝中的漂泊之感。
三、陆游《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》·秋夜伴读茶
原文
腐儒碌碌叹无奇,独喜遗编不我欺。 白发无情侵老境,青灯有味似儿时。 高梧策策传寒意,叠鼓冬冬迫睡期。 秋夜渐长饥作祟,一杯山药进琼糜。
译文
腐儒碌碌叹无奇,独喜古籍不欺我。 白发无情侵老境,青灯有味似儿时。 高梧叶落传寒意,叠鼓声催迫睡期。 秋夜渐长饥饿扰,一杯山药进琼糜。
见解
放翁此诗虽未直言茶,但"一杯山药进琼糜"实指宋代茶饮。宋代常将山药等药材加入茶中,制成药茶。在秋夜读书时,一杯热茶既能驱寒,又能提神,更能在"白发无情侵老境"的慨叹中,提供些许慰藉。茶在此成为知识分子的精神伴侣。
图片
四、黄庭坚《品令·茶词》·秋茶的情感隐喻
原文
凤舞团团饼。恨分破、教孤另。金渠体净,只轮慢碾,玉尘光莹。汤响松风,早减了、二分酒病。 味浓香永。醉乡路、成佳境。恰如灯下,故人万里,归来对影。口不能言,心下快活自省。
译文
凤团茶饼圆又圆。恨分破、使孤零。金渠器体洁净,茶碾慢转,碾出玉尘光莹。煮茶声如松风,早减了二分酒病。 味醇香永。似入醉乡佳境。恰如灯下,万里故人归,归来对影。口虽不能言,心中快活自明。
见解
山谷道人此词将秋茶与怀旧之情巧妙结合。"恰如灯下,故人万里,归来对影"一句,写尽了秋日品茶时常见的感怀心绪。秋茶滋味醇厚,恰似历经岁月沉淀的友情,虽不张扬,却余味悠长。这首词开创了以茶喻情的先河,对后世秋茶诗词影响深远。
五、杨万里《秋凉晚步》·秋茶的生机哲理
原文
秋气堪悲未必然,轻寒正是可人天。 绿池落尽红蕖却,荷叶犹开最小钱。
译文
秋气堪悲未必然,轻寒正是可人天。 绿池落尽红蕖却,荷叶犹开最小钱。
见解
诚斋先生此诗打破"悲秋"传统,发现秋日的可爱之处。"轻寒正是可人天"堪称神来之笔——微微的凉意正是品茶的最佳温度。末句"荷叶犹开最小钱"以荷叶喻铜钱,暗示秋茶的价值:虽不如春茶娇嫩,却自有其醇厚韵味。这种对秋日的重新发现,体现了茶人独特的审美眼光。
图片
六、徐玑《秋日登玉峰》·登山品秋茶
原文
玉峰凝万象,绿绕翠成围。 秋尽江南草未凋,晚云含雨却低徊。 水声喧极浦,风色上山楼。 携茶煮白石,酌酒问青天。
译文
玉峰凝聚万象,绿绕翠成围。 秋尽江南草未凋,晚云含雨却低徊。 水声喧远浦,风色上山楼。 携茶煮白石,酌酒问青天。
见解
此诗记录了一次秋日茶事活动。"携茶煮白石"既指用白石砌灶煮茶,也暗用道教"煮石为粮"的典故,赋予品茶以修仙的意境。在秋高气爽的季节,登高煮茶,俯瞰山水,确实有人间仙境之感。这首诗将秋茶与山水审美结合,开拓了茶诗的意境。
七、朱淑真《秋夜牵情》·秋茶寄相思
原文
纤纤新月挂黄昏,人在幽闺欲断魂。 笺素拆封还又改,酒杯慵举却重温。 灯花占断烧心事,罗袖长供挹泪痕。 益悔风流多不足,须知恩爱是愁根。
译文
纤纤新月挂黄昏,人在幽闺欲断魂。 信笺拆封还又改,酒杯慵举却重温。 灯花占断烧心事,罗袖长供拭泪痕。 益悔风流多不足,须知恩爱是愁根。
见解
宋代才女朱淑真此诗虽未直接写茶,但"酒杯慵举却重温"可引申为茶饮行为。秋夜寂寥,茶比酒更适合陪伴幽思之情。"灯花占断烧心事"中的灯花,与茶烟形成意象呼应,共同营造出缠绵悱恻的秋夜氛围。女性视角的加入,丰富了秋茶诗的情感维度。
图片
八、张可久《秋日湖上》·湖心品秋茶
原文
荷花十里桂三秋,今日重来二十秋。 山水依然人自老,故人何处独登楼。 云收雨过波添,楼高水冷瓜甜。 绿树阴垂画檐。纱厨藤簟,玉人罗扇轻缣。
译文
荷花十里桂三秋,今日重来二十秋。 山水依然人自老,故人何处独登楼。 云收雨过波添,楼高水冷瓜甜。 绿树阴垂画檐。纱帐藤席,玉人罗扇轻绢。
见解
散曲大家张可久此作,将秋茶置于湖光山色之中。"楼高水冷瓜甜"点明秋季物候特征,也暗示此时宜饮温性茶类以平衡寒凉。最后"玉人罗扇轻缣"的细节,勾勒出秋日品茶的闲适雅趣。全曲语言清新自然,恰似一杯上好的秋茶,淡而有味。
九、文徵明《秋日过竹堂》·竹下品秋茶
原文
爰此秋日永,聊适竹林趣。 日出露犹泫,竹深蝉乍喑。 茶烟袅细篆,帘影霁微雾。 无人共清赏,幽禽自相语。
译文
爱此秋日长,且适竹林趣。 日出露犹泫,竹深蝉乍喑。 茶烟袅细篆,帘影霁微雾。 无人共清赏,幽禽自相语。
见解
文徵明此诗构建了秋日品茶的理想环境:竹林、晨露、蝉声、茶烟、帘影,诸多意象共同营造出清幽意境。"茶烟袅细篆"尤为精妙——茶烟如篆书般蜿蜒上升,将视觉与嗅觉通感,体现文人精致的审美趣味。最后"幽禽自相语"的细节,反衬出品茶时的宁静自在。
十、乾隆《秋日品茶》·皇帝的秋茶情趣
原文
秋日园林晓气清,宜游宜憩一身轻。 瀹茶初试阳羡法,执卷闲评李杜诗。 蝉噪似争吟兴剧,鸟啼如和咏声迟。 年来忧乐多删尽,只有溪山兴未移。
译文
秋日园林晓气清,宜游宜憩一身轻。 煮茶初试阳羡法,执卷闲评李杜诗。 蝉噪似争吟兴剧,鸟啼如和咏声迟。 年来忧乐多删尽,只有溪山兴未移。
见解
乾隆皇帝此诗展现了他对秋日品茶的独特理解。"瀹茶初试阳羡法"指尝试宜兴新式泡法,体现他对茶艺创新的开放态度。中间两联将蝉噪鸟啼与吟诗作对相映成趣,显示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。结尾"只有溪山兴未移"表明,在帝王心中,对自然山水的热爱远超权力欲望。
图片
一叶知秋,一茶见心
从白居易的庭院独酌到乾隆的园林茶会; 从杜牧的秋茶怀旧到朱淑真的茶寄相思; 从杨万里的秋日发现到文徵明的竹堂茶趣——
十首秋茶诗,勾勒出中国秋茶文化的丰富面相:
时空之美:秋高气爽的季节特性与品茶所需的静谧空间相得益彰;
情感之深:秋日的感怀心绪与茶的醇厚滋味形成微妙共鸣;
哲理之远: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与茶道的静心养性哲学相通;
审美之雅:秋色斑斓的视觉盛宴与茶事活动的精致雅趣交融。
图片
当我们在这个秋天泡上一杯茶,不妨静静体会:手中的这杯茶,不仅有着阳光雨露的滋味,更有着千年文化的沉淀。茶香起处,秋意正浓;诗心所在,茶味悠长。
正如诗人所说:"轻寒正是可人天"——微凉的秋日,正是品茶悟道的好时节。让我们在这杯秋茶中,品味时光的深度,感受生命的丰盈。
图片
如果你有不同的观点,欢迎评论留言;喜欢可以分享转发。“点赞+关注”,后期會为你送上更精彩的内容,你的认可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,也是小编创作的原动力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配资入门网,线上股票配资专业,10倍杠杆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