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《莺啼序·题唐寅百美图》吴门墨痕未老,正春云笔绘。展卷处、百美翩然,粉黛各具姿媚。细描处、朱唇一点,浓眉杏眼胭脂缀。更罗衣轻舞,香风暗萦图里。檀板金樽,画舫珠格,有佳人列侍。或拈卉、顾影回廊,抚琴望月垂髻。或凭栏、远山结黛,或并蒂、海棠同倚。尽风华,工笔写真,神传心会。六如居士,醉墨淋漓,为红颜写意。叹俗世、胭脂井冷,金谷园荒,一众蛾眉,付与流水。丹青不朽,铅华长驻,蛾眉淡扫皆成韵,更堪怜、玉骨冰肌里。才情并茂,不是常见夭秾,笔端自有生气。千年过眼,犹见芳踪,似繠宫梦底。想当日、虎丘烟蔽,画阁灯红,酒绿灯迷,笑语声碎。丹青手眼,能将花月,裁成锦绣千重卷,使人间、长忆婵娟美。今朝再拜遗图,百态嫣然,永留清霁。附:白话文苏州(吴门)籍的唐伯虎留下的笔墨痕迹(指其画作《百美图》)至今依然鲜活如新,不显衰老,正像用春天般的云彩般的画笔所描绘出来的一样。当展开画卷的时候,一百位美女轻盈飘逸地呈现在眼前,涂了粉、画了黛的她们各自拥有独特的美丽姿态和魅力。在精细描摹的地方,都能清晰的看到那一点红润的嘴唇,以及浓密的眉毛、像杏仁般的眼眸,都点缀着胭脂的色彩。更有那丝绸衣裳仿佛在轻轻飘动,一股若有若无的香气仿佛在画卷中萦绕。 檀木制成的拍板和金色酒杯、还有装饰华丽的画舫、缀满珍珠的栏杆,都有美丽的女子排列侍奉其中。其中有的美女在回廊里拈着花朵、顾盼着自己的身影;有的则梳着垂髻,在月光下抚琴。有的凭靠在栏杆上,眺望着远处像黛色眉毛一样的山峦;有的则像并蒂的海棠花一样依偎在一起。她们或静观自然,或相互依偎,姿态各异。画卷中充分展现了美人的风采,是工笔的写实描绘,但更重要的是传达了她们的神韵,是画家心意与精神的理解和表达。唐伯虎(号六如居士)在醉意中挥洒笔墨,为这些美丽的女子(红颜)描绘她们的意态和神韵。 感叹在现实(俗世)社会中,那些与美女相关的历史遗迹(如胭脂井、金谷园)已经冷落荒芜,众多美丽的女子(蛾眉)最终都如同逝水般消逝了。 而画师(丹青)的作品却能千古不朽,画中人的妆扮(铅华)可以长久驻留,即便是淡妆(蛾眉淡扫)也充满韵味,更何况在画中那如玉骨冰肌般高洁的内在气质更值得怜惜和欣赏。唐伯虎才华与情感(或文才与画才)兼备,他笔下的美人并非那种常见俗艳或过分浓艳(秾)的类型,而是从笔端自然流露出生命力。即使千年时光飞逝过去了,依然还能在画卷中看到美人的身影(芳踪),那景象仿佛是在那缥缈的仙境(繠宫,常指仙境或宫苑)的梦境之中。可以想象当年(唐伯虎)在虎丘的烟雨朦胧中,在画阁里灯光通明,酒色灯光迷离,欢声笑语此起彼伏的场景。画家那高超的技艺和眼光,能够将那如花似月的美景(或美人),裁剪、编织成如同锦绣般华美的画卷千万卷,让人世间长久地记住这美丽的女子(婵娟)。现今我们再次拜读(或欣赏)这幅流传下来的画作,其中千姿百态的美容依然都娇媚动人,它将永远留存下那份清丽明净的美好。附:明·唐伯虎传世佳作《百美图》已转藏全屏分享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配资入门网,线上股票配资专业,10倍杠杆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