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滚滚长江东逝水,浪花淘尽英雄,是非成败转头空》——这句名句道尽了人生无常,成败得失只是浮云。2011年,凭借一曲《滚滚长江东逝水》,朱之文走红,跃入大众视野,借着网络的风潮,在十余年的时光中,他在这个“网红”盛行的时代取得了不小的成功。然而,朱之文这一曲的背后,却藏着一段源自400多年前的往事——这首诗的作者,正是明朝的杨慎。
杨慎,明朝三大才子之一,以博学多才而闻名。他自幼酷爱读书,堪称“书呆子”中的翘楚,口口声声说“无书不读”。在他年轻时,几乎无人能及他的才华。杨慎的家境显赫,他的父亲杨廷和担任内阁首辅,位居二把手。杨慎更是少年成名,七岁便能赋诗,十三岁中秀才,二十岁便成了状元。然而,在顺风顺水的仕途背后,他的晚年却充满了落寞和悲凉。
展开剩余81%杨慎生于弘治元年(1488年),父辈书香门第,世代为官。祖父杨春曾官至湖广提学佥事,父亲杨廷和更是历任多个重要职务,最终成为内阁首辅,位极人臣。杨慎从小聪慧,7岁就开始学习诗文,12岁便创作出《吊古战场文》,让当时的人大为震惊;13岁,他以惊人的记忆力,迅速背下《易经》全文。这些都让他在家族中以及当时的学术圈内声名鹊起。
24岁那年,杨慎一举夺得状元,成了举世瞩目的年轻才子,顺理成章地被任命为翰林院修撰。这时候的他,已经是明朝文人的佼佼者,与其他同辈才子相比,显得格外突出。要知道,徐渭和文征明这些大才子,24岁时还未步入仕途,而杨慎却已经站在了仕途的顶端。
然而,虽然他的仕途一帆风顺,杨慎的性格却带着些许“天才的孤傲”。从小拥有才华和光环的他,自信满满,甚至有些傲气。文人出身的他,家中有着两代显赫的官员背景,这使得他从未真正理解过官场上的尔虞我诈与妥协。在那个学识即出路的时代,杨慎的高傲反而成为了他后来的隐患。
尤其是他与当时皇帝朱厚照的关系,几乎注定了他的政治命运。朱厚照年少时即位,虽身为皇帝,但常年沉迷于酒色与玩乐,几乎不理朝政。而杨慎一心为国,屡次上书劝谏,结果都石沉大海,最后他忍无可忍,愤而辞职,想以此来威胁皇帝。但谁料,这一举动彻底断送了他未来的政治生涯,直到朱厚照去世,他依旧未能复职。
朱厚照去世后,继位的是新帝嘉靖(朱厚熜),杨慎虽因父亲杨廷和的关系被重新召回京城,但他并未从过去的经历中汲取教训。年幼的嘉靖皇帝刚刚继位,依然稚嫩的心性使得他拒绝了“父亲为父”的传统礼制,这引起了杨慎等一批文官的强烈反应。杨慎作为当时的首辅,他坚持认为这是对皇权的挑战,于是带领文官群体力挺嘉靖称父为“皇叔”。这一做法最终激怒了嘉靖,导致杨慎和众多官员被大肆惩罚。
嘉靖大怒,直接下令将所有抗议的文官带走,进行残酷的体罚。杨慎被打得奄奄一息,但他仍不悔改。十天后,他再度集结官员前去哭谏,结果被再次打倒在地,甚至昏厥过去。最终,嘉靖皇帝下令将杨慎流放至云南,永远不得回京。
杨慎被流放后,尽管身心受尽摧残,但依旧顽固不化。甚至在他流放途中,嘉靖出于一丝怜悯多次劝他回京,但杨慎依旧坚持自己的立场,认为自己没有错。可嘉靖的怒火已经被点燃,毫不留情地下令永不召回他。杨慎心中最深的渴望——回到京城,始终无法实现。
年岁渐长,身处云南的杨慎回忆起父亲杨廷和曾经的教诲,才恍然大悟。父亲在辞官时曾告诫他,要“藏”。但杨慎终究未能真正理解这层深意。在他的心中,才华和骄傲永远是最重要的东西,而官场上的圆滑与隐忍,似乎与自己的性格格格不入。
随着岁月流逝,杨慎逐渐沉寂下去,他开始以奇装异服、穿女装的方式在街上游荡,仿佛是在用这种荒诞的外表,来宣泄内心的愤懑与不甘。此时,他心中写下了《临江仙·滚滚长江东逝水》,感叹自己的一生,也开始意识到:“是非成败转头空,古今多少事,都付笑谈中。”他终于放下了曾经的执念,理解了人生的无常。
然而,杨慎的“顿悟”来得太晚了。嘉靖三十八年,杨慎在云南去世,没能再回到他一生所眷恋的京城。纵然才华横溢,最终却因自己的傲慢与固执,走向了悲凉的结局。
他的晚年回顾自己的一生,写下了《韬晦术》中的名言:“木秀于林,风必摧之;人拔乎众,祸必及之。”这句箴言,映射着他的人生经历,深刻道出了在权力与名利面前,过于锋芒毕露的危险。在这场历史的长河中,杨慎的才华曾让他一度站在巅峰,但他的性格和为官之道却使得他最终跌入深渊,成为一名流放者,永远离开了那个他本该改变的时代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入门网,线上股票配资专业,10倍杠杆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